1、客户介绍
济宁市大数据局作为济宁市疫情防控信息化建设总体单位,在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背景下,牵头构建“济宁疫情应急处置平台”,旨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数据分散、协同低效等挑战。2022年新冠疫情多点散发期间,该局依托全市统一数据平台(已归集202亿条数据),快速打通卫健、疾控、交通、社区等12个部门数据壁垒,实现病例轨迹、密接关系、隔离资源、物资储备等核心数据实时归集,构建“平急融合”防疫体系。其核心职能包括制定疫情数据共享标准、协调跨部门应急响应、监督平台运行效能,并推动与省防疫平台数据互通,形成“市-县-乡”三级联动防控网络。
中汇软件作为平台技术支撑单位,基于大数据局既有数据底座,针对新冠疫情应急处置需求,定制研发疫情态势感知、智能预警、资源调度等核心功能模块。例如,通过时空大数据分析技术,动态追踪疫情传播链;基于GIS地图实现隔离人员分布、核酸检测点负载率等关键指标可视化,支撑指挥中心“一屏统览、一键决策”。双方通过“业务需求+技术攻坚”深度协作,将济宁市公共数据治理能力转化为疫情防控实战效能,打造“数据驱动、多级联动”的应急管理标杆,为全国疫情常态化防控提供可复制经验。
2、行业痛点
1)疫情数据分散,多系统协同困难
疫情防控涉及卫健、疾控、交通等20余个部门,数据孤岛导致信息共享滞后,无法实时掌握密接、隔离等关键动态。
传统手工填报与电话沟通效率低,基层人员重复性工作繁重,易出现数据误差。
2)指挥决策缺乏全景视图
指挥中心难以动态感知疫情传播趋势、医疗资源分布及物资缺口,依赖经验决策,风险研判滞后。
缺乏GIS地图、热力图等可视化工具,跨层级(市/县/乡镇)数据穿透能力不足,无法精准定位防控重点区域。
3)预警响应与资源调度低效
智能预警能力弱,无法动态评估定点医院承载力、核酸采样点覆盖能力等核心指标,易出现资源挤兑。
物资调配依赖人工经验,跨部门协同流程复杂,应急响应速度慢(如隔离酒店分配需跨3个部门审批)。
4)公众服务与信息透明度不足
居民无法实时查询核酸检测点排队情况、隔离政策等,易引发恐慌性聚集或谣言传播。
部门间信息更新不同步,政策传达存在延迟,影响社区封控、居家监测等执行效果。
3、解决方案
1)多源数据融合,构建“一张图”指挥体系
整合卫健、交通、市场监管等20+业务系统数据,建立统一数据底座,实现病例轨迹、密接关系、隔离资源等数据的实时归集与关联分析。
通过GIS地图动态标注病例分布、核酸检测点负载率、隔离酒店使用率等指标,支持市、县、乡镇三级数据穿透查询,精准定位资源缺口。
2)智能预警引擎,提升风险预判能力
内置动态预警模型,实时评估定点医院床位压力(如“红色预警:某医院ICU使用率超85%”)、核酸采样点排队时长(>30分钟自动触发扩容指令),并推送至指挥中心及相关部门。
结合历史疫情数据与传播模型,预测未来7天高风险区域,辅助提前部署资源。
3)可视化指挥调度,实现“一键决策”
开发隔离人员管理模块,自动匹配隔离酒店位置与密接者居住地,生成最优转运路线,缩短转运时间50%;
支持“钻取式报表”功能,点击地图热区即可查看该区域物资储备量、志愿者分配情况,并联动物资调度系统自动补货。
4)公众服务门户,增强信息透明度
上线“济宁防疫追踪”小程序,实时推送核酸检测点拥挤度、隔离政策、社区封控等信息,防疫工作人员可在线查看工作任务,实时响应工作安排,工作状态动态上报;
社区网格员通过平台一键发布管控通知,并接收居民健康申报数据,实现“政策秒触达、需求即时报”。
4、项目价值
政务效率提升:疫情数据归集时间从8小时缩短至1小时,密接管理流程自动化率提升70%,隔离资源调配效率提高40%;指挥中心预警响应速度提升60%,重大疫情风险研判准确率达92%。
资源利用率优化:动态匹配隔离酒店与病例分布,全市隔离房间闲置率下降55%,物资调配成本降低30%;核酸检测点智能扩容机制减少群众排队超2万小时/月。
社会效益显著:疫情期间,市民防疫信息获取满意度提升至95%,谣言传播率下降80%;2025年济宁本土疫情处置周期平均缩短5天,经济影响减少约12亿元。
标杆示范效应:为地区提供“数据驱动应急管理”经验;有效支撑济宁市疫情防控工作稳步进行,数据要素赋能基层治理新模式。
本案例深度融合济宁大数据局既有能力(如统一数据平台、数据共享机制)与疫情防控需求,通过技术赋能实现“平急两用”转型,打造“数据+机制+服务”三位一体防疫新范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