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i
留言
回到顶部
丹东市智慧工地监管平台

1、客户介绍

丹东市是辽宁省辖地级市,位于辽宁省东南部,是中国万里长城最东端起点。丹东市政府当时在工地建设管理方面,面临着施工安全、违法违规,工资拖欠和劳动纠纷频发,监管困难等问题。2020年,丹东市建设部门强化安全生产责任,与25家单位签订安全责任书,开展“百镇千村万户”专项治理行动,重点监管起重机械、深基坑等危险源,全年检查工地30个、燃气设施14处,处罚违规企业29起,罚款85.8万元。政府决定推广“红绿标杆工地”创建,通过党建引领工地安全管理,提升标准化水平。

2021年10月15日,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数字辽宁发展规划(2.0版)的通知,将智慧工地纳入新型智慧城市三年行动方案,推动基础设施与场景应用协同发展。

丹东智慧工地

 

2、行业痛点

安全监管效能不足:

1)施工现场管理混乱,脚手架搭设、临时用电等基础安全措施流于形式,工人违规操作(如未戴安全帽)现象普遍;

2)监理单位履职不到位,对危大工程辨识不清,安全隐患排查流于形式;

3)安全监管存在盲区,执法力度弱,对违规行为处罚不力;

项目管理效率低下:

1)信息不对称导致进度、成本、变更等数据无法实时互通,决策层难以掌控全局;

2)纸质资料管理混乱,易丢失损毁,影响验收与纠纷解决;

3)多方协作复杂(总包、分包、监理等),责任划分不清,结算纠纷频发。

市场环境不规范:

1)违法分包、挂靠、以包代管等现象突出,低价中标导致恶性竞争;

2)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滞后,工资支付不规范,易引发劳资纠纷。

丹东智慧工地

 

3、解决方案

基于数字化思维,智慧工地通过以下技术手段解决上述痛点:

全流程数字化管理

1)进度与成本管控:利用BIM、物联网技术实时采集施工数据,生成可视化进度报表和成本分析,辅助精准决策;

2)变更管理:通过电子签批、变更日志追溯,减少人为干预和利润流失。

智能安全监管

1)AI监控与预警:部署智能摄像头识别未戴安全帽、高空抛物等违规行为,实时触发警报并通知管理人员;

2)线上安全培训:通过沉浸式场景模拟提升工人安全意识,降低事故发生率。

劳务与资料管理

1)实名制与考勤:通过人脸识别、电子围栏实现工人实名制管理,工资发放与考勤数据自动关联;

2)电子化资料:施工过程资料自动归档,支持在线调阅与追溯,避免纸质文件丢失。

多方协同与决策支持

1)一体化平台:集成进度、质量、安全等模块,实现总包、监理、业主等多方数据共享与协同;

2)数据驱动决策:通过大数据分析生成项目健康度评估报告,优化资源配置。

丹东智慧工地

 

4、项目价值

智慧工地应用试点项目通过无线摄像头实现远程监管,覆盖800-1000米范围,显著改善违规施工问题,智慧工地APP实现问题整改线上化,整改完成率达91.16%,工序验收合格率97.03%,提升管理效率30%以上。通过智慧工地平台,项目管理人员可实时掌握进度、成本等数据,决策响应时间缩短50%。实名制覆盖率提升至90%以上,农民工工资线上代发率提高至85%,劳资纠纷减少40%