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客户介绍
济宁中联水泥有限公司(简称“济宁中联”)是中国建材集团旗下中国联合水泥集团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,成立于1993年10月6日,注册资本8.6亿元,总部位于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。作为一家国有控股企业,其前身为韩国大宇国际投资建设的“大宇水泥(山东)有限公司”,2012年经中国建材集团重组后更名,成为国内水泥行业首例外资企业转型央企的案例。
2、行业痛点
销售管理问题
1)客户分类与信用管理缺失,企业对客户资质审查不严,部分施工方挂靠资质或恶意拖欠货款,导致坏账风险增加。缺乏动态客户分级(如A/B/C级)和预警机制,易陷入“垫资就有活”的恶性循环;
2)销售人员专业能力不足,部分销售人员缺乏混凝土基础知识,无法有效沟通施工需求,甚至被施工单位误导调整配比,影响产品质量;
生产质量监管问题
1)原材料质量波动大,水泥熟料含量不足(如普硅42.5水泥熟料含量低于45%)、掺合料(粉煤灰、矿粉)活性差,甚至使用风化砂、假灰等劣质材料,导致混凝土强度不足、耐久性下降;
2)试验室管理不规范,试验设备简陋、检测流程不严谨,部分企业未配备独立实验室或未隔离原材料检测环节,试验人员专业素质低,无法有效控制配比;
3)生产过程控制薄弱,配合比设计不合理(如水胶比混乱、砂率过大)、搅拌时间不足,导致混凝土和易性差、坍损大,甚至出现断桩、板结等施工问题;
运输配送问题
1)车辆调度效率低下,依赖经验调度导致运力分配不均,工地压车或空置现象普遍,运输成本居高不下;
2)信息化水平不足,缺乏智能调度系统,无法实时监控车辆位置和运输状态,物流信息滞后,影响施工进度;
原料采购问题
1)供应商垫资与价格不透明,原材料(砂、石、矿粉)供应商常要求垫资采购,部分企业因资金压力接受高价劣质原料,形成恶性循环;
2)采购环节“潜规则”盛行,设备采购以次充好(如翻新搅拌车)、试验室收受回扣、车队维修虚报费用等现象普遍,直接损害企业利益。
3、解决方案
破解生产质控难题:全流程工业级监管
1)原料采购透明化,通过数字磅房自动采集毛重/皮重数据,实时比对供应商供货质量(如砂石含泥量、水泥熟料含量),结合区块链技术实现原料溯源,杜绝劣质材料流入生产线。产线监管模块对接主流设备,强制绑定生产任务单与配比单,实时监控原料消耗偏差(如粉煤灰掺量误差≤0.5%),异常数据自动触发预警,避免因配比错误导致的强度不足(如C30混凝土28天强度达标率提升至98%以上)。
2)生产过程标准化,工业级接口实时采集设备运行数据(如搅拌时间、转速、温度),生成压力检测曲线与工艺合规报告,杜绝偷工减料行为(如搅拌时间不足导致的离析问题减少70%)。移动端数据看板实时展示产能利用率、原料损耗率等关键指标,支持管理层动态调整生产计划,降低人工干预导致的效率损失。
重构运输配送体系:智能调度降本增效
1)车辆调度精益化,砼车调度模块实现抢单、路径规划、排队管理一体化,通过AI算法优化车辆路径(如空驶率降低30%),减少工地压车时间(平均等待时长缩短至15分钟以内)。北斗+GPS双模定位实时监控车辆位置与状态,结合GIS地图动态调配资源,燃油成本下降18%。
2)运输过程透明化,数字磅房自动记录每车方量,结合GPS轨迹校验运输距离,防止私自卖油、绕路等违规行为。
重塑供应链生态:协同与风控双驱动
1)上下游协同提效,整合原材采购、生产、销售、运输全链条数据,实现供应商、承运商、施工方在线协同(如电子签收、对账),合同履约周期缩短40%。在线对账系统冻结交易资金(如预付款30%),待验收合格后自动划账,坏账风险降低60%,资金周转效率提升。
2)销售与信用管理升级,通过历史交易数据构建客户信用评级模型(如A/B/C级分级),对低信用客户(如垫资超期率>30%)自动限制额度,减少垫资坏账。销售日报自动生成客户用量趋势分析(如某工地月度用量波动预警),辅助销售团队精准营销与动态定价。
经营决策智能化:数据赋能精益运营
1)成本精准管控,多维数据分析平台自动生成原料损耗率、能耗曲线(如电耗/方量同比下降12%)、设备OEE(综合效率)等指标,定位浪费环节。异常预警机制提前识别设备故障(如主机轴承温度异常预警),减少非计划停机损失。
2)利润可视化提升,经营分析模块输出毛利率、净利率同比变化图,结合区域市场行情(如竞品价格波动、政策调控),支持动态调整销售策略(如高端产品溢价5%-8%)。库存周转率分析指导原料采购计划,避免资金积压(如粉煤灰库存周转天数从90天降至60天)
4、项目价值
砼业ERP平台通过"工业级设备互联+数据穿透式管理",系统性解决商混行业"低质竞争、高成本运营"的核心痛点:
质量提升:工艺合规率提高至99%,客户投诉率下降50%;
效率倍增:车辆周转率提升35%,订单交付周期缩短25%;
利润改善:综合成本降低18%,资金周转天数减少30天;
风险可控:坏账率下降60%,安全事故率趋近于零。
该方案已助力多家企业实现从"规模扩张"向"价值创造"的转型,成为混凝土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标杆路径。